以赛促教 以研强能——williamhill建筑工程教研室召开省赛备赛专题会

作者:williamhill 来源:williamhill 时间:2025-11-24 11:08 点击:25次

初冬的校园微寒,williamhill建筑工程教研室的会议室却气氛热烈、节奏紧凑。为积极做好四川省职业技能大赛备赛准备,教研室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,围绕赛项规程解读、比赛策略制定、各赛项进展盘点、训练方案优化展开深入交流。会议由欧洋经理与卢韩好教研室主任主持,四支参赛队伍依次做阶段性汇报,明确目标、直面问题、细化改进。

“规程是赛场的边界,更是能力的坐标。”开场发言中,欧洋经理点题“安全、质量、效率”的职业竞赛逻辑。他强调,备赛不是临时冲刺,而是以标准为核心的系统建设:速度必须服从质量,质量必须服从安全;在此基础上,效率才有意义。“我们要把规则读到骨子里,把流程练到手上,把协同磨到心里。”话语掷地有声,为全场定下基调。

2025.11.27.1.png

卢韩好主任从实操层面拆解任务。他提出“三层对齐”方法:显性评分要素、隐性能力要求、现场时间结构。围绕“准备—操作—校核—提交”的关键链条,落实“真题化演练+陌生化对抗”,并以数据化复盘驱动改进。“每一次训练都要有数据说话:时间、误差、一致性、一次合格率。问题要形成闭环,改进要看得见。”他补充,教研室将锁定规程版本与更新渠道,确保训练与评分口径一致。

2025.11.27.2.png

随后的汇报环节,四支队伍以不同赛道展现同一份专业韧性与时代关切。

“数智融筑——装配式建筑全流程虚实深化施工”队以BIM与数字孪生为支点,把工厂到工地的流程置于同一数字框架之中。队伍将精度要求前移到定位与就位环节,用模型预演吊装路径与碰撞风险,在现场以“先校核后动作”的节拍推进。队长表示:“我们希望把误差消灭在模型里,把风险拦截在流程里。”针对易失分点,队伍已完成二维码追溯、构件标识、交底记录的统一规范,形成“现场即标准”的清单化管理。

2025.11.27.3.png

“数智筑安・装配式施工安全诊断与协同整改”队把安全治理做成闭环。他们搭建轻量协同平台,用二维码与图例标注隐患、明确责任与时限;将高处作业、临边防护、吊装路径等关键场景纳入JSA(作业安全分析)清单化训练;并引入“红黄牌”机制确保整改到位。队员说:“让安全用品成为‘必经路’,让整改形成‘可追溯链’。”该队从规则边界处稳固加分项,以职业素养回应赛场要求。

“守护天际-智能检测与绿色工艺的城市建筑外墙焕新系统”队将城市更新的温度融入技术方案。无人机巡检与红外热像结合识别渗漏、空鼓等隐患,施工层面以标准化工序替代经验化做法,从基层处理到面涂的每一步均绑定材料VOC指标与固化时间,施工环境的温湿度与风速实时记录。队伍将可回收遮蔽、低噪设备、废料源分拣纳入流程,降低返工与浪费,“绿色不只是材料,更是减少无效消耗的能力。”

“守护城市生命线,筑牢平安新通途”队聚焦管线与桥隧的安全韧性。他们以地质雷达和电磁法联合定位地下管线,融合GNSS与惯导提升巡检精度;在桥梁节段布设简易传感组监测加速度与应变;同时完善应急脚本,做到“十分钟封控、三十分钟方案出图”。队伍已开展低光、噪声与通信干扰场景的陌生化演练,以验证流程的稳定性与协同效率,“生命线的意义,在于不间断。”

讨论在实务中不断落地。教研室明确下一阶段安排:一是对齐评分细则,制作“口袋卡”,训练现场随时自检“此刻是在得分还是在丢分”;二是前置校核,落实“先样后产、先治具后工序”,用短周期循环替代“大段式检查”;三是数据驱动,形成周报与月度趋势,精细化调整训练策略;四是导师组“技术+心理”双线护航,建立赛前节拍管理,保证状态稳、心态定。欧洋经理提出,以此次备赛为契机推进“岗课赛证”融通,将装配式建造、智能检测、安全管理的能力点沉淀为课程与实训模块,实现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改。

这场会议没有喧嚣,却有清晰的方向与踏实的安排。四支队伍在“数智、绿色、安全、应急”四个维度上各展其长,教研室以严谨作风与协同机制为备赛护航。待到赛场号角吹响,他们将以更准的动作、更稳的心态、更合的协作与更快的节奏,向赛项之问、行业之问与时代之问交出一份兼具专业度与社会责任的答卷。

图片:王正全

文字:王正全

审核:庞志刚